Ad Code

文章播報

10/recent/ticker-posts

財報分析 第4章 綜合損益表概述

 

  

一、何謂綜合損益表

 

綜合損益表=傳統損益表+其他綜合損益

 

綜合損益表Statement of Comprehensive Income)屬於流量觀念,彙總企業在某一特定期間(=經營年度)的經營績效與營運結果,也就是將一家企業在某一特定期間內,所有的收入費用利得以及損失等帳戶加以彙總,並有系統性地分類揭示,使公司的營業結果能清楚呈現  透過綜合損益表表頭所標示的年度及月份,可以知道該綜合損益表是表達哪一段期間的營運狀況。

為什麼會有綜合損益表的概念出現,主要是現在的資產負債表趨向公允價值評價。因為經常性及一般性的損益對於未來的現金流量有較高的預測能力,而公允價值評價所產生的當期未實現增益或減損通常為非經常項目  未來現金流量的預測功能較低。

然而在經濟盈餘(=全含所得Comprehensive Income)的概念,企業在財務報告期間內扣除業主投資和分派業主款項以外的交易、事項和情況所產生的一切淨值(淨資產、股東權益)的變動均應列入當期的所得。

為了同時滿足經常性盈餘的預測功能與全含所得的經濟所得功能,於是綜合損益表在形式上分為兩大部分:原來的一般損益(本期損益),報導本期所有列入損益的項目  用於未來現金流量的預測②其他綜合損益other comprehensive income),指的是尚未實現的損失或利得,在IFRS實施之前,這些未實現損益是直接列入股東權益,交易實現時再轉入損益或保留盈餘  造成資產負債的變動  解釋經濟所得引起淨值的變動。

 

二、綜合損益表的用途

綜合損益表主要是用來衡量企業在一段特定期間整體的經營成果,財務報表使用者可運用綜合損益表分析企業的獲利能力、評估公司價值及衡量授信的風險高低,更可以藉由綜合損益表來預測企業未來的現金流量。因此,綜合損益表主要用途區分成下列兩種:

 

⑴財務報表使用者可藉由綜合損益表評估企業過去的經營績效

綜合損益表藉由提供企業的①營業收入、②營業成本、③營業毛利、④營業費用、⑤營業利益、⑥營業外收入、⑦營業外支出、⑧所得稅費用、⑨稅後淨利等資訊來達到這個目的。

在經濟變動頻繁、市場產品需求變化萬千的情況下,透過綜合損益表所提供的資訊,可了解企業以往經營方式在未來的經濟環境中是否有成功的機會,對企業帶來更多的利潤。分析一家企業獲利能力時,常用到①毛利率、②營業利益率、③稅前純益率和④(稅後)純益率等數值。

 

⑵綜合損益表提供經常性盈餘,協助財務報表使用者可藉由綜合損益表估計未來的盈餘及現金流量

基本上,若要以過去的資料估計未來,必須假設過去的盈餘未來仍會再度發生。因此,應該是經常性盈餘而非稅後淨利作為估計值

經常性盈餘包括營業利益(本業收益)及長期投資收入(例如:2105正新轉投資大陸公司、或台塑三寶之間的互相持股股利收入);不包括處分資產利益(例如:1203味王出售天母的不動產)及股票操作收益。操作股票產生收入只有在本業為證券業或金融業才被視為經常收入,否則必須假設為一時性的收益,無法在未來經常發生。

在以本益比評估企業價值時,只有經常性每股盈餘可以乘以本益比。投資人若不能區分盈餘品質較佳的經常性盈餘及不經常出現的非經常性業外收入,可能會嚴重高估該股票價值。例如:某家公司每股盈餘為6元,本益比為15倍,一般投資人很容易認為該公司合理價值為90元;但若每股盈餘中的經常性每股盈餘為2元,非經常性業外收入為4元,則該公司合理股價應為34元(=× 154)而非90元。

 

三、損益表的基本原理

⑴收入revenue

收入與利得合稱收益。收入是指企業透過銷售商品、提供勞務及提供他人使用本企業資產的權利等經營活動中,所形成的經濟利益,包括銷貨收入、勞務收入、利息收入、租金收入、權益金收入、股利收入等。利得是收入以外的其他收益,通常從偶發的經濟業務中取得,屬於那種不經過經營過程而取得的收益(※通常以淨額表達),例如:接受捐贈或政府補助而取得的資產、處分固定資產所得的淨損益。

簡單地說,與本業有關的收入稱為營業收入operating revenue)或銷貨收入sales);與本業無關的稱為利得gains 透過損益表可以判斷該公司的收入是以本業或業外為主

 

⑵費用expense

費用和損失簡稱費損。費用是企業因正常經營活動造成經濟效益減少的項目,例如:營業成本(operating cost)或銷貨成本(cost of goods sold)、營業費用(operating expenses)、薪資費用、折舊費用等。損失是來自那些不經過經營過程而減少的利益(※通常以淨額表達)。

簡單地說,與本業有關的稱為費用成本;與本業無關的稱為損失loss)。

 

四、綜合損益表的編製

⑴表頭及貨幣單位

綜合損益表的表頭:①企業名稱、②財務報表名稱、以及③財務報表期間或日期。表頭的右邊顯示金額單位。

 

⑵表身(形式)

1.單站式綜合損益表(費用性質法)


綜合損益表-單站式

圖 綜合損益表-單站式

 

單站式綜合損益表的編法是先將所有項目區分成收入與費用兩種類別,再以收入的總額減去費用的總額,最後求出本期純益/損 「總收入-總費用=本期損益」之格式。

主要優點在於編制簡單,不過,也因此有一些比較具有意義的會計數字無法傳達出來,例如:營業毛利、營業淨利等。

 

2.多站式綜合損益表(費用功能法,又稱銷貨成本法)

損益項目分若干階段計算而得知本期損益。第一階段:指營業毛利(損)第二階段:指營業利益第三階段:指稅後純益。

 

綜合損益表-多站式

圖 綜合損益表-多站式

 

多站式綜合損益表係指將綜合損益表內容分成多種類別,以提供更多有用的資訊,包括:

◎區分企業的正常營業活動與非營業活動所產生的結果。例如:將「營業利益」與「營業外收入及支出」分別列示,以試圖提供經常性盈餘與非經常性盈餘的訊息。

◎營業費用依據該項費用的功能加以區分,以方便財務報表使用者與管理當局進行企業當年度與過去年度成本的差異分析。例如:將買賣商品或製造商品的成本歸類為營業成本、廣告費視為推銷費用、員工薪資視為管理費用。

◎將成本及費用與其相關的收益相互配合。例如:營業收入淨額減去營業成本後可求出營業毛利,這樣的編製方式可明顯看出各項目間的關聯性。

◎列示出構成損益的中間組成因子,有助於分析者估計相關比率,以評估企業經營績效。例如:營業毛利 ÷ 營業收入=毛利率,以了解企業的獲利能力。

 

五、綜合損益表的內容

⑴營業收入

係指本期內因經常性營業活動而銷售商品或提供勞務等所獲得之收入。營業收入包含①銷貨收入:銷售商品所賺得之收入、②勞務收入:提供勞務所賺得之收入、③業務收入:指因居間及代理業務或受委託等報酬所得之收入、④其他營業收入:指不能歸屬於前三款之其他營業收入。

 

⑵營業成本

營業成本係指本期內因經常性營業活動而銷售商品或提供勞務等所發生之成本,包括直接原料、直接人工、製造費用(如水電費等)。

對零售業來說,銷貨成本=期初存貨+本期進貨-期末存貨;對製造業而言,商品係經由生產過程所製成,因此進貨成本改為可供銷售商品成本;至於服務業則無所謂的「銷貨」成本,多以服務成本名之。

 

⑶營業毛利

營業毛利=營收淨額-營業成本。毛利率=營業毛利 ÷ 營收淨額,毛利率是判斷公司是否具有獨特優勢的重要指標。

高毛利率通常有兩項可能的涵義:①公司的商品或服務在所屬產業中具有獨特優勢,諸如技術、客源、品牌、設計等,使其在銷售時得以享有較同業為高的價格、②公司擁有某種規模經濟或範疇經濟,使其能以相對較低的成本提供所銷售的產品/服務。

 

⑷營業費用

營業費用係指企業為了創造營業收入而必須花費的支出  營業成本和營業費用的區分:營業成本是和公司生產的產品直接相關(=直接成本)、營業費用則是所有無法直接確認和產品的生產銷售有關(=間接成本)。

一般而言,營業費用包括①推銷費用、②管理費用、③研究發展費用等三個主要科目,以及兩個小科目⑤其他營業費用:出現機率很小,金額也很低、⑥預期信用減損損益(可放在「營業費用」或「營業外收入及支出」項下):企業的呆帳費用,正常情況下,金額也不高。

IFRSs實施前,處分不動產、廠房及設備無形資產的利得與損失是屬於「營業外收入及支出」,IFRSs實施後則列入「其他收益及費損」淨額。這個部分會使得營業利益率不穩定,預測未來盈餘或現金流量時會發生偏誤。

此外,某些營業費用科目的大幅變動會嚴重影響當期損益。例如:呆帳的提列、或某些公司廣告費的認列也會發生這種狀況。

 

⑸營業外收入及支出

營業外收入及支出係指本期內因經常性營業活動所發生之收入及費用,主要包括下列項目:

①其他收入:非來自公司本業的各項收入,包括租金收入、利息收入、權利金收入、股利收入等。

②其他利益及損失:包括處份不動產、廠房及設備之損益、處分投資之損益、淨外幣兌換損益,以及透過損益按公允價值衡量之金融資產(負債)淨損益等。

③財務成本(財務費用):主要是各種借款的利息費用。

④預期信用減損損益(企業的呆帳費用)

⑤採用權益法之關聯企業及合資損益之份額(簡稱關聯企業損益份額):是指採權益法認列的聯屬企業(或關聯企業)與合資企業的損益分攤。基本上,母公司所投資的股份超逾該子公司股份20%時,子公司獲致盈餘(虧損)使股東權益增加(減少)時,母公司應按其股份比例認列投資收益(損失)。

⑥金融資產重分類淨損益:包括自按攤銷後成本衡量重分類至透過損益按公允價值衡量所產生之淨損益,以及自透過其他綜合損益按公允價值衡量重分類至透過損益按公允價值衡量所產生之累計淨損益。

⑥外幣兌換調整數。

 

⑹所得稅費用

企業要繳多少所得稅,是以本期稅前純益為計算基礎,依據法定稅率課徵。

 

⑺其他綜合損益

所謂「其他綜合損益」就是影響股東權益,但不適合列在本期損益的項目,∴係是指企業根據企業會計準則規定未在損益中確認的各項利得和損失扣除所得稅影響後的凈額 在性質上屬於損益,但因不盡符合傳統損益表認列原則而未認列在損益表中的其他損益項目。這些損益基本上都具有「未實現」且隨時可能變動的特性,使其無法認列在傳統的損益表中,但如果在分析公司的盈虧損益時完全忽略這些項目,反而無法完全掌握公司可能的損益變化和權益變動。

常見項目如下:①確定福利計畫之再衡量數、②不動產重估增值、③國外營運機構財務報表換算之兌換差額、④透過其他綜合損益按公允價值衡量之債務工具投資未實現評價損益、⑤透過其他綜合損益按公允價值衡量之權益工具投資未實現評價損益、⑥避險工具之損益、⑦採權益法認列之關聯企業及合資其他綜合損益之份額、⑧與以上項目相關之所得稅。

 

⑻歸屬於母公司淨利

IFRSs以合併報表為報導的主體,然而並非所有合併報表的最後淨利均屬於母公司的股東,其中有一部分淨利歸屬於母公司股東,另一部分則歸屬於非控制權益(=少數股權)。對投資而言,僅有歸屬於母公司股東權益才是分析的主要對象。

 

⑼每股盈餘EPS

每股盈餘係指每一股股份所賺取的盈餘。除了注意基本每股盈餘外,還要注意稀釋每股盈餘。值得注意的是,計算EPS的盈餘金額係取稅後純益,而非綜合損益總額,主要是鑒於其他綜合損益多半是未實現數字,而且未來出現變化的可能性很大,如果列入計算則很可能造成誤導。

 

簡單每股盈餘=(稅後純益-特別股股息) ÷ 普通股流通在外股數

 

基本每股盈餘=(稅後純益-特別股股息) ÷ (普通股流通在外股數+約當普通股流通在外股數)

 

稀釋每股盈餘=(稅後純益-特別股股息+可轉換特別股股息+可轉換公司債稅後利息費用+()因轉換而發生之稅後收入(費用)) ÷ (普通股加權平均流通在外股數+稀釋性普通股加權平均流通在外股數)

 

⑽綜合損益表與損益表

通常財務分析較少分析其他綜合損益項目,故在一般性的表達,通常會以損益表作為綜合損益表的簡稱。

 

【課後習題】

1.綜合損益表表頭的日期為何是某一段特定期間?綜合損益表可分為幾個重要部分?

 

2.綜合損益表的用途為何?

 

3.甲公司期末盤點存貨時,並未將寄銷於乙公司的存貨列入,下列何者正確?

①銷貨成本低估。

②銷貨收入高估。

③銷貨毛利低估。

④銷貨收入與成本都不受影響。

Ans:③。

 

4.下列何種情況下,支付給原料供應商的現金金額一定會比帳列的銷貨成本多?

①存貨增加且應付帳款增加。

②存貨增加且應付帳款減少。

③存貨減少且應付帳款減少。

④存貨減少且應付帳款增加。

Ans:②。

 

5.某知名個人電腦製造公司因成功研發語音式個人電腦,每年坐收上千萬權利金,此項收入在其財務報表上應列為:

①銷貨收入、②其他營業收入、③其他損益、④非常損益。

Ans:②。

 

6.下列何種情況會使帳面的每股盈餘較高?

①買回庫藏股。

②限制股票股利發放。

③預期盈餘為正,實施減資。

④以上皆會影響。

Ans:④。

 

※參考資料:

「不懂財報,也能輕鬆選出賺錢績優股:五大關鍵數字力」,著者:林明樟(MJ老師),出版者:商周出版,20161227日初版1刷。

「用生活常識就能看懂財務報表」,著者:林明樟(MJ老師),出版者:商周出版,201648日初版6刷。

「大會計師教你從財報數字看懂經營本質」,作者:張明輝,出版者:城邦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商業周刊,20198月初版8.5刷。

「財務報表分析:實務的運用」,著者:薛兆亨,出版者:雙葉書廊有限公司,20156月 二版1刷。

「財務報表分析」,編著:曹淑琳,出版者:新文京開發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911日 四版。

「財務報表分析:評價應用」,著者:郭敏華,出版者: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199月 五版。

「全國法規資料庫」,法規名稱:公司制證券交易所財務報告編製準則,網址:https://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G0400027

※圖片來源:

https://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s://uc.udn.com.tw/photo/2019/12/05/2/7152198.jpg

張貼留言

0 留言

Ad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