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管理當局「盈餘管理」的可能以及層出不窮的窗飾技巧,投資人欲透視報表挖掘真相,就必須以敏銳的心思與謹慎的態度,留意有無各種異常現象。
不過要注意的是,做跨公司或跨年度比較時,應以財務比率來比較,而非以金額做比較。例如:應收帳款增加30%看似異常,但若營收也有相當幅度的增長,且應收帳款週轉率沒有很大的變化,則應收帳款的增加就很合理。此外,須提醒的是,如有異常,並不表示一定有所操縱,應視為投資人必須進一步查證的信號。
一、與過去相比,是否異常,例如:
◎存貨評價、或折舊提列等會計政策突然改變。
◎利用出售資產、或以債換股等資產負債交易來實現利得,使利潤突然增加。
◎刻意處分固定資產、或出售長期投資等資產交易,使資產負債表的重要科目出現大幅增加或減少而影響損益。
◎是否會衝業績而將信用政策過度放寬?或有無久未回收之帳款?以致平均收現日數增加。
◎為了美化帳面盈餘,刻意壓低呆帳提列,使備抵呆帳占應收帳款比例突然降低。
◎是否銷貨受挫使存貨大幅上升?或含有大量過時存貨?以致平均銷貨日數突然增加。
◎是否來自假銷貨的退貨?以致退貨比重突然明顯上升。
二、與同業相比,是否異常,例如:
◎存貨之入帳基礎及計價方法有無違反產業常規?
◎負債比率是否比同業偏高?
◎平均付款日數是否比同業偏高?
◎平均收現日數是否比同業偏高?
三、與營收相比,是否異常
欲透過與過去或與同業相比的方式找出異常,可針對以營收為基礎之財務比率來觀察,會比直接以金額數字的比較來的好。具體而言,營運資產是否異常,可觀察應收款項/存貨等週轉率;費用支出是否異常,可比較推銷/管理/研發等費用比率。
四、淨利與營業活動現金流量的關係,是否異常
淨利係來自公司營業活動的成果,屬應計基礎下的產物,與現金基礎下的營業活動現金流量有所不同,但會計政策若無重大變更,兩者之間(=營業活動現金流量佔稅後純益比率)多半會維持某種穩定關係。
因此,若管理當局刻意高估或低估某些會計估計的數值,以致兩者之間的關係出現異常時,分析者應針對各項會計估計項目與過去及同業平均值加以比對,找出是否有哪些項目的估計偏離合理區間。
五、關係人交易有無異常
關係企業往往是管理當局「創造交易,調節盈餘」便於運用的工具與管道,與關係人有關的交易包括:①彼此是否具有真實上下游關係、②進銷貨交易之真實性、合理性及會計帳務處理之正確性 ⇒ 檢視關係人交易占公司進貨、銷貨、應收帳款等之比率、③與關係人之進銷貨交易條件是否與非關係人相同、財產交易價格有無偏高/低之情形等。
此外,亦應留意:①交叉持股之情形、②轉投資公司是否持有母公司之股票與董監席次、③公司是否為轉投資公司提供過高之背書保證等。
六、複合式轉投資是否過高
採多角化經營的企業,希各事業單位得以截長補短,發揮綜效,但隔行如隔山,以失敗收場者比比皆是。
企業轉投資的目的除了分散風險、追求最大利潤之外,也可能存在若干不良意圖,例如:滿足個人擴大版圖的慾望、意圖掏空公司。所以若發現①轉投資事業眾多且比重過高、或②業外收益佔營收比重過高等公司都應特別留心,因為其獲利能力往往是虛胖的。
對於投資收益很高的公司,必須留意現金流量表,謹防該投資收益是實質收入,還是純屬帳面所得卻不見現金流入。此外,若簽證會計師對海外的長期投資與投資收益採保留意見,投資人同樣要對其投資收益保留存疑。
七、公司治理
公司治理應注意:①經營權是否出現重大變化(可檢視董事更動人數比重)、②內部人的質借比率是否過高、③內部人有無大量申讓持股、④是否設置獨立董監事、⑤審計委員會中的委員是否皆為董事會董事、是否具有獨立性。
八、其他
例如:①銷貨退回比例是否過高 ⇒ 真實退回則意味著產品競爭力令人存疑;來自虛構交易則是不實操弄營收、②是否忽略負債科目與或有負債 ⇒ 高估盈餘、低估負債、③是否背負鉅額背書保證風險 ⇒ 公司可能受到其他關係企業經營績效不佳的牽累、④大股東是否轉讓持股。
如果年報與前三季季報表現相去過大,可能表示公司在第四季進行大幅調整。∵季報只須經會計師核閱,無須查核,∴有些科目的估計可能草率或忽略(例如:呆帳準備等),以致到了年底,會計師進行查核時,很多科目都必須加以調整 ⇒ 意味著管理當局對季報揭露資訊的態度並不認真,甚至存心隱瞞,此公司的報表可信度或需打個折扣。
此外,會計師出具「查帳保留意見」、曾經為公司的財務報表更新意見,或更換會計師卻沒有令人信服的理由,都是重要的警示信號,值得注意。
※參考資料:
「財務報表分析:評價應用」,著者:郭敏華,出版者: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19年9月五版。
※圖片來源:
https://uc.udn.com.tw/photo/2020/07/08/draft/8152675.jpg
0 留言
若對本篇文章有任何批評指教,歡迎您留言讓我知道,謝謝!